首页

sm黄金圣水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5 23:26:46 作者:话剧《燕食记》用食物编织情感网络勾勒粤港百年风云 浏览量:18888

  来源:中国青年报

  8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年内第二次下降,1年期LPR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专家认为,近三个月LPR两次下降,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强,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政策利率下降带动LPR下行

  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1年期LPR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

  市场对于本次LPR下降已有预期。作为LPR报价的重要参考,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中标利率较此前下降15个基点至2.50%。除此之外,8月15日,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以及隔夜期、7天期、1个月期的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均较此前下降10个基点。

  “央行政策利率变动会对LPR变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贷款利率仍需维持在低位,LPR下降会传导至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有助于降低信贷融资成本。

  今年以来,1年期LPR已下降20个基点。6月20日LPR今年首次下降,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

  另外,今年以来,部分银行主动下调部分期限存款挂牌利率并同步下调内部利率授权上限,银行负债端成本持续改善,也为LPR下降创造了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在发挥LPR改革效能的同时,要持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支持银行合理管控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专家认为,三个月内两度降息,释放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1年期LPR下降将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进而提振消费和投资动能,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积蓄力量。

  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动能

  听说LPR再次下降的利好消息,福建省德化友盛陶瓷公司总经理颜旭东颇为高兴:“我们刚刚从日本接下一批日用陶瓷新订单,如果能获得成本更低的资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降低财务成本,及时采买原材料投入生产。”

  颜旭东告诉记者,7月底,公司从建行获得的1000万元贷款就曾享受6月LPR下降带来的好处,贷款利率由原来的3.8%降低为3.4%,节省了超4万元的财务成本。

  建行福建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邱世斌介绍,每次LPR调整后,该行会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并按照最新市场情况调整融资方案。7月,建行福建省分行新发放企业贷款13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3.31%,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处于该行历史低位。

  LPR下行对新发放贷款利率影响明显。6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6月一般贷款中利率低于LPR的贷款占比为37.74%。

  当前,经济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信贷需求回升亟需支持。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7月信贷波动明显,反映出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待提振。在此情况下,适度降低各类政策工具利率,引导LPR继续下降,具有必要性、紧迫性。伴随企业和居民信贷利率持续下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或将上升,银行信贷投放节奏也将加快。

  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此次LPR出现非对称调整,与1年期LPR下降不同,5年期以上LPR“按兵不动”。

  董希淼认为,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息差水平,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同时,商业银行要正视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利差过大的问题,加速出台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方案。

  金融管理部门本月18日联合召开电视会议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优化调整房地产金融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特别是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加速落地,带动多地房贷利率有所降低。

  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末,已有87个城市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较全国下限低10至40个基点,13个城市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6月新发放个人房贷利率4.11%,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温彬认为,新发放住房贷款利率已实现大幅下降,居民投资和资产配置也发生了改变,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有助于减少居民扎堆提前还款和违规“转贷”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科学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做好逆周期调节,兼顾把握好增长与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平衡,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

  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 吴雨 刘羽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8月22日 03 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速递)李圣泼:建议港深共谋面向2050年规划愿景

刘艺良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初,他参与组织一场房地产展览。当时,组织者展开畅想,在展览中央摆放了一个沙盘,用一条模型桥将澳门、香港、珠海三地模型架设在一起,想象有朝一日三地能互通相连,主题取名为“一个彩色的梦”。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福建今年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福建将在市场准入、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一些标志性的举措,进一步营造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从而促进民营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湖北鄂州:临空经济加速腾飞

日益增强的创新能力是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核心引擎。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广东作为科技创新大省,2023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9%,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有效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注册商标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为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布局宽广的科技创新研究基础,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华中地区将举办近20场中法文化之春活动

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编制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和世界各国借鉴中国经验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通过连续编制和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接力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战略目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由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迈上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明确部署,清晰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对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了远景展望。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有利于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保持国家战略实施的连续性稳定性,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超5000列!前9个月阿拉山口口岸中欧(中亚)班列通行数量创新高

准备、蓄势、旋转、投掷……随着铅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这么一投,虽然不到10秒,但在与铅球结伴的24年中,这样的动作她不知道练习过多少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